浅谈加快国内铁矿资源开发问题
2021-03-23发布 | 272浏览  | 来源:中国冶金报


2021年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强调,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作为行业“三大痛点”之一,铁矿石资源的保障问题关乎着我国钢铁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两会期间,来自钢铁行业内外的10余位代表和委员也以提案和议案的方式表达了对我国钢铁行业铁矿石资源安全保障问题的担忧,并提出相关建议。代表、委员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恰恰说明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问题已到了不得不下决心解决的时候了。

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飙涨,此后一直居高不下,屡屡刷新201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事实上,这不仅是国内钢铁行业利润被压缩的问题,更反映了在全球铁矿石供应端高度垄断的格局下,我国铁矿石价格定价权缺失和铁矿石供应保障能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

“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这是近日正式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内容。

202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11.7亿吨,同比增加9.5%;生铁产量为8.88亿吨,同比增加4.3%。据此计算,2020年我国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达到82.3%。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原材料产业之一,铁矿石作为钢铁产业最重要的原料,对外依存度如此之高,不得不引人担忧。

在专访中,何文波给出了解决铁矿石资源保障问题的治本之策之一——增加国内铁元素的供给。而扩大国内铁矿石供给则是治本之策中很重要的一环。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当前形势下,加大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力度势在必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正是提升我国钢铁工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一招,也是构建钢铁行业“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一环。

工信部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铁、锰、铬等矿石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其中铁金属国内自给率达到45%以上。要想达成这一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步伐。

数据显示,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由2011年的13.3亿吨减少至2020年的8.67亿吨,降幅达34.7%。与之对应,10年间我国粗钢产量由6.85亿吨增加至10.65亿吨,增加了55.4%;生铁产量由6.41亿吨增加至8.88亿吨,增加了38.6%。很显然,这与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是不相匹配的,客观上导致了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连年上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粮食安全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同样,作为工业粮食的钢铁也不能让“饭碗”端在别人手里。要突破我国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的瓶颈,首先需要疏通制约国内铁矿资源开发的“堵点”,补上“断点”,解决“痛点”,最后要破除“风险点”。

疏“堵点”——

提高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积极性

据测算,我国2020年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3%。近年来,我国加大对石油、天然气和页岩气等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十三五”期间新增石油、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50亿吨、3.5万亿立方米和1.5万亿立方米。然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相比,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一直十分乏力。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铁矿石勘查资金投入为2.24亿元,钻探工作量为17万米,同比分别减少21.1%和29.2%。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2020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减少10.3%。

分析原因,主要是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矿山开发积极性较低。一方面,国内矿山的各种税费负担较重,铁矿开发企业盈利压力大,投资收益预期低,铁矿开发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各地对矿山开发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新建矿山的审批难度较大、程序较为复杂,且铁矿石开发项目在立项、融资、征地等方面都较为困难。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此前对矿山企业的调研,目前国内矿山税费占收入的比重为17.2%,涉及税费项目24项,整体负担较重。建议加快清理各地不合理、不科学、限制国内矿山健康发展的相关规定,切切实实降低各项繁重的税费负担,简化新矿山开采的审批流程,加快新矿山审批等。此外,还要加大铁矿资源找矿勘察力度,如针对找矿潜力大,且社会资金不愿意承担找矿风险的情况,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项目应重点投入。

解“痛点”——

进一步发展难选矿选矿技术

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铁矿资源以沉积变质型铁矿为主,虽然资源总储量不低,但是矿石品位不高,多数为贫矿和伴生矿,开采难度大,选矿成本高。这也一直是国内铁矿石开发领域的“痛点”。历史上,我们曾在国民经济最艰难时期先后攻克攀钢钒钛磁铁矿、包钢白云鄂博矿选矿技术难题,相关选矿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尽管我国低品位矿选矿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高成本和低生产效率依然制约着国内铁精矿的市场竞争力。

国内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近年来对国内铁矿石低成本选矿技术和相关研究积极性相对较低,基础研究不足,国内一些铁矿石开发企业也因企业利润等因素限制了对选矿技术的进一步投入。如果国内低品位矿选矿技术出现突破,将大幅降低选矿成本,提升与进口铁矿石之间的竞争力,将有机会扭转我国铁矿石资源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因此,建议国家从战略资源保障的高度来成立相关的专项科研基金,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加大科研投入,遴选出一批有前景的、可大幅降低选矿成本的选矿技术进行重点攻关,进一步提升国内铁矿石采选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补“断点”——

尽快补齐长期困扰矿山发展的短板

一直以来,环保和安全两大短板可谓高悬在矿山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铁矿资源禀赋呈现“贫、杂、细”“小、广、深”的特点,造成了铁矿企业分布呈现“多、小、散、乱”结构。这种结构布局,决定了其利用难度大、环境扰动大、安全生产压力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环保早已成为矿山开发的红线,不少地方政府甚至以破坏生态环境为由直接禁止任何新的铁矿资源开发项目。此外,时时见诸报端的各类矿山事故还在提醒我们,矿山环境治理和安全治理提升的确面临一系列挑战。

当前,补齐安全和环保这两大短板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矿山开发和生产集约化。因此,要鼓励大型矿业企业主要采用经济手段以优并劣、以大并小,促进铁矿资源规模化开采和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铁矿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和利用率,集中优势力量做好矿山的绿色开发和安全管理,补齐环保和安全两大短板。

除“风险点”——

建长效机制促国内铁矿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内铁矿石企业的生存状况完全与进口铁矿石价格“挂钩”:当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时,国产铁矿石价格水涨船高,国内铁矿山开工率迅速攀升,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当进口铁矿石价格下跌时,国内铁矿山开工率骤降,甚至不少矿企直接停产,进一步引发资金链断裂,“死伤一片”。矿山投资回报周期长,且面临铁矿石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国内铁矿石开发缺乏相关产业保护政策,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差,这也是长期以来资本市场对国内矿山投资意愿较低的重要原因。

可以肯定的是,铁矿石资源保障是我们今后较长时间面临的问题,促进国内铁矿石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来促进国内铁矿石开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对此,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建议:一是以价格为导向,灵活设立铁矿石产业税费调节机制;二是从产业保护的角度设立国产铁矿石产业保护基金。此外,还要从制订完善行业标准的角度,加快淘汰铁矿行业落后产能,整合改造提升优势矿山竞争力,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矿山,不断扩大有效供给,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


福建普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2021005623号-1